太白山是秦岭主峰,也是中国南北气候、地理、水系的分界岭。独特的区域位置和神奇的自然文化价值,形成了太白山不同于其它名山大川的独特魅力。除了秀丽的风景为文人墨客吟咏天地提供灵感外,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,孕育了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群和珍花异草,从古至今吸引着悬壶济世的神医,故宝鸡的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。
宝鸡是“华夏中医始祖”岐伯的故里,《黄帝内经》的诞生地,同时也是炎帝神农氏的故乡,他在这里教民稼穑、赭鞭百草,被奉为医药始祖。据记载,东汉著名医药家韩康,拒汉恒帝之封,隐居太白山研究医药;唐代医药名家王焘,宝鸡眉县马家镇人,依据便利的地理条件,多年在太白山中采药、研习医道,并著成医药大典《外台秘要》。
被太白山丰饶物产吸引的唐朝名医孙思邈,在此居住10余年,从事医药研究、采集、栽种和炮制中草药,研究药性,为民治病,著有《千金异方》,被后世称为“药王”,太白山也因此被称为“药山”,至今山中还留有他捣药的碓窝。
孙思邈是陕西耀县人,约公元541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贫寒之家。父母以耕织为业,自幼他遭受风冷,经常生病,为寻医看病,几乎花尽了家庭的收入和田产。孙思邈七岁入学就读,每日能诵读千余字,由于聪明过人,很受老师的器重。
十八岁立志学医的孙思邈,二十岁即为乡邻治病,孙思邈成年后,对老庄百家之说犹感兴趣。有一次,洛州总管独孤信路过华原,无意中遇到孙祖,惊奇地说:“这是一个圣童”。但深感受其见识高超而家境贫寒,将来不会被重用。
周宣帝时,他便退隐至太白山学道,每日炼气养形,求学度世之术,终有成就,体合道真。他不但通晓如何推算天文历法,还精究医药之学,且通过审察人之声色以诊其疾。孙思邈对古典医学有深刻的研究,对民间验方十分重视,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,对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五官、针灸各科都很精通,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我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,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、倡导妇科、儿科、针灸穴位等都是先人未有。他还一生致力于药物研究,曾前往各地险山,边行医边采集中药,边临床试验,孙思邈是继张仲景之后中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研究中医药的先驱者,为中医发展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德。
公元579年,朝廷多故,社会动乱,孙思邈隐居秦岭太白山中。当时,大将军杨坚辅政,下诏征孙思邈为国子博士。孙思邈托疾不就任。他曾对人说:“过此五十年,当有圣人出现,我才出来帮助他,来济世活人”。
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教经典,探索养生术,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,研究古人医疗方剂。他认为道在身内而不在身外,一个人只要潜心静性、炼气养形,虽无师傅指点,也可达到养炼目的。所以,孙思邈拒绝世俗往来,倾心于道的修炼,并不止步于总结前人养炼的宝贵经验,而最终功满道成,成了一名恪守道规,无师自通的道士。
孙思邈不断总结仙道经验。他认为修道之士飞升成仙,必须修德积善,积善愈多,仙阶就愈高。他选择了"济世活人"作为他的终生事业,还制定了“救疾济危”“无欲无求”的标准,广积善德,务欲成仙。医离不开药,他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,深入太白山、终南山、峨嵋山的老林中,寻求药农,多方采集,分类总结。他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,不断积累走访,及时记录,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《千金要方》。
唐朝建立后,孙思邈开始接受朝廷的邀请,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。显庆三年唐高宗召见他时,孙思邈已经九十多岁了,但是他的视力和听力一点都没有减弱。诗人卢照邻和当时的名士宋令文等人,都用对老师的礼节待孙思邈。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《唐新本草》。根据史志、本草、《道藏》等文献,以及陕西省耀县药王山有关碑刻,孙思邈的著作80余种,今多亡佚。
太白山上无闲草
TAIBAIMOUNTAIN
宝鸡太白山中草药久负盛名,据统计,秦岭药用植物十分丰富,共有药用植物2271种,其中仅太白山中草药就有640多种。人称,游一次太白山,就等于读了半本《本草纲目》。因此才有药王孙思邈留下“太白山上无闲草”的千古感叹。
在太白山隐居的日子里,药王的传说也在这里流传了下来。药王谷风景区位于陕西省太白县鹦鸽镇柴胡山村,相传为药王孙思邈在太白山的隐居研修之地。这里的石锅瀑布蔚为壮观、飞瀑彩虹神奇而美丽,也是秋览红叶品仙果的养生之地。
玄宗笑饮药王茶
TAIBAIMOUNTAIN
药王茶是孙思邈在太白山采药、修行、著书期间发现的野生茶。据考证,药王茶可能是神农炎帝所发现的荼(tu),“神农尝百草,一日遇七十二毒,得尝而解之”,“荼”字后演变为“茶”,是我国茶的始祖。相传,孙思邈一次在太白山采药,忽感口干舌燥,便坐在石头上歇息。他看到身边长着一种叶片繁茂、翠绿的灌木,便顺手采了几片叶子品尝,入口顿觉神清气爽。他心中为之一震,忙取水来,把这些叶片放在钵中,用石块架着柴火煎煮,饮后感觉既解乏又安神,味道清香,胜过茗茶。孙思邈高兴极了,忙多采了一些这种叶花带回住地。经过反复煎饮,都证实效果很好。他便把此叶片送给病人当茶饮,竟然治好了不少人的疾病。后人为纪念孙思邈,便将这一植物命名为“药王茶”。
药王茶主要分布于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2500米—3500米的高山草甸灌丛中;药王茶是用蔷薇科一种叫华西银腊梅的叶和花,产于秦岭北坡的户县、眉县、太白县,南坡的佛坪、柞水县的牛背梁,洛南县草链岭,在每年夏天雪融叶长的季节采摘加工而成。
上千年来,药王茶仅密传于少数政要权贵和修行悟道高人中,但早在盛唐时期,药王茶便是朝贡珍品。世人皆知杨贵妃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”的故事,却不知唐玄宗对药王茶的钟情一点也不亚于杨贵妃对荔枝的嗜好,一首“玄宗笑饮药王茶,贵妃含荔露娱情”的诗句,便是对药王茶历史的生动写照。
师徒论养生之道
TAIBAIMOUNTAIN
在太白山,孙思邈体悟养生之道,将医道与处世之道相融,他德医高尚济世活人,活了一百多岁,被后世称为“神仙”,如今他的养生理念也持续影响着后世。
“初唐四杰”之一的卢照邻,怀才不遇身患绝症,不能赴任卧病长安,后经孙思邈治愈。于是便拜思邈为师,并从师学习医术推步、导引天文、养生等。他曾问孙思邈:“名医能治好病,是根据什么道理呢?”孙思邈说:“我听说通晓天的人,一定能在人的身上找到它的本体;熟悉人的人,一定是以天为本体。所以天有春、夏、秋、冬,黑夜、白昼轮流更替,寒来暑往交换更迭,这是大自然在运动;人体有四肢和五脏,醒著、睡着,呼出吸进,吐故纳新,经脉和气血循环。流动就是气血循环,显现出来就是人的气色,这是人体的正常运动。”
卢照邻曾问:“人世间的事情该怎么做?”孙思邈回答说:“胆要大,心要小,智虑要圆通,行为要方正不苟。“心是五脏的元首,它应该遵循规律办事,所以要谨慎。胆是五脏的将领,它必须要坚决果断,所以胆要大。有智慧的人行动如天,所以要圆通,仁义的人沉静如同地,所以要方正不苟。《左传》说:‘不因为有利可图就返回去;不因为行仁施义就悔疚,这就是仁义之人的方正不苟。’《易经》说:‘遇到机会就要立刻去做,不能整天等待,这就是明智人的圆通。”
据传,唐高宗永徽三年二月十五日,时年已百有余岁的孙思邈,于清晨沐浴后,俨其衣冠,端拱以坐。叫来堂下子孙说:“我为世人所逼,隐于洞府修炼,将升无何有之乡,臣于金阙,不能应召往来。”并留遗嘱,丧事从简,语罢便气绝身死。后人守丧一月有余,见其容颜丝毫不变,犹如在世一般。刚欲举尸入棺,却只有一件空衣在此。在场的人这才省觉,其早已炼就尸解上道,位证真仙了。
除了医药外,孙思邈通过对唐以前的炼丹方式、方法、用药及配方等的总结,最后提出了“硫磺伏火法”的论述和方法,对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“火药”的发明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随着盛唐文化的对外交流,《千金方》也随之走向国外,深深影响了诸如日本、韩国、朝鲜的汉医文化。各地的药王庙也在见证着人们对孙思邈的敬重。
千百年来,无数人在太白留下了身影,也在历史上镌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太白山的雄奇,是风景,更是无尽的传说。在极富灵气的山水里,人对生命和自然,都会友更加深刻和超然的体会。
若你也想于智者云集之地,感受不一样的心境界,
太白山,非来不可。
太白麒麟府项目介绍
太白麒麟府实景样板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