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白不止是一座山,更是许多逸客的精神归处。古往今来,无数墨客再次挥毫,将心中或洒脱、或愤懑、或慷慨,尽数在这山水间,以文字的形式,留给后来人去解读。
诗里的太白,在不同的诗人笔下,也流淌出了不一样的美。
太
白
的
高
TAIBAI MOUNTAIN
登太白峰
唐·李白
西上太白峰,夕阳穷登攀。
太白与我语,为我开天关。
愿乘泠风去,直出浮云间。
举手可近月,前行若无山。
一别武功去,何时复更还?
在这首诗里,由太白山与诗仙共同完成了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的中国山水文化精神,也让我们对太白山对于缔造中国文人精神的意义,有了更深切的体会。即使一生狂傲不羁如李白,在太白,也只是留下“太白何茫茫”的无限感慨,足见在诗仙心中,已全身心皈依膜拜。
相传诗仙李白来到太白时,看到这里博大雄奇的绝色,便诗兴大发,取笔墨纸砚,躺卧在汤峪河中的一块数十丈大小的巨型石面上,捧壶山斟美酒,佐山色为佳肴,伴泉声行酒令,边喝太白美酒边揣摩诗句。
然而出于对美景和美酒的沉醉,李白直到酩酊,也未写出半句,于是随手把笔墨纸砚抛向了群山,让墨汁来自由流淌,让诗意和自己的情感一起融入这难以描绘的太白山,演绎了一段李太白醉卧太白山的千古佳话,于是这座淋淋漓漓流淌着黑色墨迹的山崖就被后人称为“泼墨山”,也是太白佳景之一。
太白山自古就是道、佛、儒三教名山,太白山信仰遍及关中大地。唐代大诗人林宽有位好友就是太白山高僧,在他送友回归时,置身仙境使然的太白山高山区,诗人挥毫成就了一番佳话。
送僧游太白
唐·林宽
云深游太白,莫惜遍探奇。
顶上多灵迹,尘中少客知。
悬崖依冻瀑,飞岤过孤枝。
出定更何事,相逢必有诗。
在诗人林宽诗中,浩瀚的云海、珍稀的动植物、空山新雨后的清新出尘、盛夏时节的坚冰、这一切如梦幻般存在,都聚集于太白一地。
太
白
的
奇
TAIBAI MOUNTAIN
太白山以“高、寒、奇、特、秀”被世人赞扬,太白山雄奇的自然之美,也被无数文人所称道。
送僧归太白山
唐·贾岛
坚冰连夏处,太白接青天。
云塞石房路,峰明雨外巅。
夜禅临虎穴,寒漱撇龙泉。
后会不期日,相逢应信缘。
同样的送僧友的场景,在另一位盛唐大诗人贾岛的笔下,多了几分奇妙。
在一日历四季的行程中,贾岛感受到的,是袅袅如丝的薄雾浓云漂浮在远山如黛的山峦间,一会儿细雨霏霏、一会儿碧海蓝天,骄阳下的火树银花、东边日头西边雨的神奇,让诗人流连忘返、心弦波动。
终南山
唐·王维
太乙近天都,连山接海隅。
白云回望合,青霭入看无。
分野中峰变,阴晴众壑殊。
欲投人处宿,隔水问樵夫。
晚年的王维,是在距太白山不远的终南山深处辋川度过的。诗歌、绘画和佛经,是这位诗佛与画家晚年生活的陪伴者。从写给太白山唯一一首诗《终南山》里,太白山壮阔的云海、叠嶂的山峦,在这首诗里,以未有的高远、空阔、苍茫呈现出来。
太
白
的
水
TAIBAI MOUNTAIN
太白山作为秦岭众水之源,地跨长江、黄河两大流域,河流分布众多,山水景观也极为壮观。59条河流造就的天然水景已足够令人赞叹,山顶的高山湖泊更是吸引了无数人的到来。
太白山顶分布着大爷海、二爷海、三爷海及玉皇池、三清池等海子,有“高山明珠”之誉。随着高山区气候的多变,湖光山色也有着纷繁的变化。
太白山三池
清·张执中
太白之峰高接斗,
上有三池环百亩。
老蛟巨螭窟其中,
罐勺可以雨九有。
讵知蕴隆苦虫虫,
到处苍黎畏祝融。
三农时有云霓望,
谁信山高海气通。
在诗人张执中的笔下,千古杰作“太白三池”充满了神秘的美感。山涧之中,冰山积雪融化汇集而成的汤峪河缓缓流出,滋润着这片土地的同时,也带来了无尽的生机与灵气。
太白山除了这道水,还有另一处“水”天下称奇,这便是自隋唐以来便闻名天下的太白温泉。不仅水温、水质、储量位居陕西第一,更是最适宜人体健康养生的温泉水,有着“一泡解千病”的美名,千百年来民间称之为“二郎神水”。
幸凤泉汤
唐·李隆基
西狩观周俗,南山历汉宫。
荐鲜知路近,省敛觉年丰。
阴谷含神爨,汤泉养圣功。
益龄仙井合,愈疾醴源通。
不重鸣岐凤,谁矜陈宝雄。
愿将无限泽,沾沐众心同。
在唐玄宗眼中,凤泉汤是神仙烧出来的,是治疗疾病神仙水。盛行温泉沐浴文化的唐朝,太白山成了皇室御用的宝地。徐霞客的《温泉》诗中写道:“不慕天池鸟,甘做温泉人。”引得不少文人墨客“解衣浴罢仍留连”。
太
白
的
雪
TAIBAI MOUNTAIN
太白山气势磅礴,山道艰险,终年积雪,风光旖旎。每年盛夏从关中平原远眺,银光闪闪,“太白积雪六月天”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。皑皑无暇的白雪,也成为高洁的精神意向,成为了诗人赞咏的主题。
太白山祷雨记
宋·苏轼
平生闻太白,一见驻行驺。
鼓角谁能试,风雷果致否。
岩崖已奇绝,冰雪更雕锼。
春旱忧无麦,山灵喜有湫。
蛟龙懒方睡,瓶罐小容偷。
宋仁宗嘉佑年间,到凤翔府出任判官的苏轼,不仅和当地百姓一起三次向太白神祈雨,还在游历太白山时经常借宿于清湫太白庙、斜峪关蟠龙寺寺庙禅房。这段经历,也让苏轼对太白的美,有了更深的见地。
当觉岸和尚邀请其为仙游寺山门题写门联时,当时仅二十多岁的苏轼连写两联:“客远红尘丛中,到此俗家了尽”“堂开白云窝里,从此觉岸齐登”。将太白山水自然之间的禅意,道说的淋漓尽致。
太白晴雪
元·仇圣耦
此山直上更无山,
天外嶙峋带雪看。
见说肃池在高处,
玉龙鳞甲不胜寒。
太白山既有独特的高山雪域风光,又有妩媚的小桥流水风采,而与这种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观,也使太白山在旅行者眼中具有了真正独特的魅力。莽莽雪山、清澈湖泊、蜿蜒河流,珍稀动植物,凤泉神泽、这里的每一个元素都让人心驰向往。
文人墨客在太白来了又走,太白山的雄奇,被留在无数动人的诗篇里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,四时有明法而不议,太白山不仅是一座孕育无数自然珍物的奇山,更是中国山水文化代表的高峰。
亲临太白,你会读懂诗人笔下,对太白的无尽赞叹;栖居太白,你将在四季流转间,品悟生活的真意。
太白·麒麟府,一府相候
邀你读懂这首名叫太白的诗
太白麒麟府项目介绍
太白麒麟府实景样板间
